发布时间:2016-05-09|发布者: 大连盐化集团|栏目:
滨海新区:汉沽卤水制盐技艺入“非遗”
汉沽盐场的海盐生产历史长达千年。日前,滨海新区公示了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,汉沽盐场卤水制盐技艺赫然在列。卤水制盐技艺是以海水为原料,利用滩涂,结合日光和风力曝晒、蒸发,制取饱和卤水,进而结晶制取原盐的传统手工技艺。
据史料记载,汉沽盐始于西汉(公元前110年)。后唐庄宗同光三年(公元925年)芦台南部卤地被设置为芦台场(今汉沽盐场)。芦台场始于唐,衍于辽,盛于金,刮土淋卤,锅煎成盐,所产原盐白润透明,品质纯正,是天津市境内最早设置的盐场。明嘉靖年间,所产原盐被誉为“芦台玉砂”,名列贡盐。
自清康熙初年(1622年)芦台场大面积废煎改晒,即利用太阳能和风力开滩晒盐,开始采用纳潮、制卤、结晶、收盐集坨的生产模式,使原盐平收之年可产万吨。新中国成立后,汉沽盐场不断发展壮大,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同时,新的科学技术和设计广泛应用于生产工艺中,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就实现了收盐机械化、生产工艺科学化、滩田结构合理化,使公司在全国海盐生产同行业中名列前茅。2006年被国家商务部首批认定为“中华老字号”企业之一,“国家食盐重点生产许可证第一号企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