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有关盐的风俗习惯-凯发k8国际唯一

盐业之窗

中国有关盐的风俗习惯
发布时间:2018-07-09发布者:大连盐化栏目:盐与风俗

发布时间:2018-07-09|发布者: 大连盐化集团|栏目:

中国有关盐的风俗习惯

     塔吉克族——对粮食和食盐特别珍惜,对用脚踩食盐和食品的人,被认为是罪人。见到盐和食品落在地上,要捡起来放在高处不容易被踩到的地方。 

        维吾尔族——人们在婚嫁等喜庆礼仪中把盐作为表示美好祝愿的佳品馈赠。

     贵州——镇远报京侗族青年“讨篮”定情后,未婚男女双方的爱情趋于成熟,准备订婚。男方要请一位熟识的老奶奶或老伯妈当“红娘”,去女家说媒,征求姑娘父母的同意。媒人前去说媒所带的礼物很简单,就是用一张棕片包着两样东西——黄草纸包装的半斤盐巴和白皮纸包装的二两茶,女家父母见媒人送来这个“棕片包”,就知道是来讨姑娘的。媒人和女家当场交换意见后,女家用收礼烧茶与否来表示同意或不同意这门亲事。女家收下“棕片包”,并且用盐、茶、糯米面、粘米面、猪油等烧成油茶,端进堂屋敬奉祖先后,招待媒人,表示说媒成功,婚事已定。如果女家不收这份“棕片礼”,退还媒人,则表示女家不同意订婚,说媒告吹。报京侗家为什么用盐茶两样作为说媒的信物呢?这也有个讲究。原来侗家喜欢烧油茶待客。烧油茶所需的糯米、粘米、猪油,农家自己就地生产,可以自给。但报京不产盐,也产不出茶叶,这里位置偏僻,交通不便,买盐巴买茶叶十分困难,因而盐巴和茶叶便成了最为难得的贵重礼物。另外,茶叶是香甜味,意味着这门亲事又甜又香。两家结亲,甚为美好。盐巴是咸味,意味着要讨的姑娘很贤(咸)惠,男家很喜欢这个姑娘。

     瑶族——款待客人时,鸡、肉、盐一排排地放在碗里,无论主客,必须依次夹吃,不得紊乱。客人和老人每吃完一碗饭都由妇女代为装饭。盐在瑶族食俗中有特殊的地位,瑶区不产盐,但又不能缺少盐。盐在瑶族中是请道公、至亲的大礼,俗叫“盐信”。凡接到“盐信”者,无论有多重要的事都得丢开,按时赴约。

     泉州——到了端午节中午十二点前后,家家主妇常取茶叶和盐少许,人锅热炒,炒至盐色发乌为止,然后趁热包好收藏,作为家庭药茶。每逢盛暑肠胃发生毛病,取午时盐茶冲泡饮服,颇能见效。

     浙江——在当地天台村有人生了无名肿痛,就让老太婆用头发加炒热的盐或用头发加米醋、黄酒在肿痛处擦来擦去,名曰“捉鬼箭”,几次之后,即能痊愈。

     京族——在生产、生活中有许多禁忌,如沙滩上的渔网忌人跨过,在船上忌将碗覆置;逢初一、十五忌别人进门借火、借盐。

     益阳——当地的朱砂盐蛋,是一种旅游居家两宜的方便食品。春夏两季吃盐蛋的人最多 ,尤其是在端午节,吃盐蛋已成为习俗。俗话说:“端午吃盐蛋,脚踩石头烂”,意思是说端午节吃了盐蛋,不但能清热解毒,而且能增强腿力,可以踩烂石头。所以,港澳同胞很崇尚这种风俗,过端午节一定要选吃益阳生产的名牌朱砂盐蛋。

     藏北草原上,有一种特殊的习俗,称为驮盐。按照传统,每年冬春之交,藏北牧民都会带着数以百计的牦牛,浩浩荡荡地向更北部的草原进发。他们的目的地是北方的盐湖,在那里他们将采出一袋一袋的盐巴,然后用牦牛驮回家乡。这样的一

次驮盐,来回少则一个月,多则两、三个月。藏北牧民们进行采盐活动的目的,除了自己食用之外,更主要的是为了与农区居民交换农产品。藏北由于气候环境等原因,不适宜于农业生产,只有在南部雅鲁藏布江流域一带才有农业生产的踪迹。藏北牧民的祖先们为了获得粮食和其他农产品,想到了利用藏北特有的盐来跟农民交换,慢慢地这种交换就成为了西藏牧区和农区之间进行交往的一种习俗,称为盐粮交换。

 
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