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6-07-25|发布者: 大连盐化集团|栏目:
与淮盐交织的历史断章(一)
文章来源:江苏金桥盐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
温习淮盐的文化史,我每常为淮盐文化与中国历史交织得如此密切,而吃惊不已。我发现,不管是中国的古代史,还是近代史,其经纬中都有淮盐的线条,其影像中都有淮盐的影子,其辙印间都有淮盐的踪迹。说淮盐是悠久华夏文明史的一条闪光伏脉。这样的概括还远不够份量,我倾向于作这样的表达:在历史上,淮盐经常是作为国家的一件秘密武器而使用的。这从一些著名人物能登上历史舞台,一些著名历史时段何以能誉满千秋,一些历史事件何以能够发生发展和解决,可以得到证明。
有个成语,叫“姜太公钓鱼,愿者上钩”,说到了满腹经纶的姜太公吕望。太公治好齐国的大秘密,是发展工商经营海盐。齐国地广人稀,濒临海边,土地贫瘠,要想让齐国强盛起来靠什么?太公的秘诀是把盐做立国的根基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载:“太公望封于营丘,地潟卤,人民寡。于是,太公劝其女功,极技巧,通鱼盐,则人物归之,襁之而辐凑。故齐冠带衣履天下,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”。太公经营盐业要比管仲早得多,而管仲应该是太公的学生。
而世称盐政开山鼻祖的管仲的一世英名,是与淮盐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。如果他不懂盐业,他早就该完了。因为他与齐桓公为仇,在一次宫廷角逐中,管仲差一点射杀公子小白,小白就是后来的齐桓公。桓公执政,管仲躲进山林。但重才爱才的桓公不计前仇,重用了善于经营海盐和治国的管仲。当桓公向他询问如何能让齐国强盛起来时,管仲回答得十分肯定:“唯官山海为可耳”,“官山海” 让齐国年产盐36000钟(每钟合384公斤)即13824吨,这些盐都以相当于成本40倍的价格出售,仅从邻国就年收入黄金11000公斤。春秋时两淮盐场先后为郑、齐、吴、楚国所属,但只有齐国经营盐业最成功,成了五霸之一,这里当然是淮盐建了殊功。
西汉初被汉文帝封国于广陵的吴王刘濞因为谋反被杀了头。但刘濞为什么敢谋反?一个小小的王候想造朝廷的反,那真是脑子进水了。但刘濞真的有实力,他手中有盐,因盐获暴利,因盐添实力,因盐生反心。《史记》讲吴王刘濞招致天下亡命者,盗铸钱,东海煮海水为盐,壅正《扬州府志》也说,“吴王濞封广陵,煮海为盐,国无赋而用饶”。后来朝廷派兵把他镇压下去,再清点刘濞小朝廷的国库,发现有钱千万两,与皇帝的家业2千多万两只差一半,让汉景帝惊得直咋舌!
1850年爆发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,其失败有政治军事战略的原因,现在看来,不懂控制淮盐税利也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因素。当起义之初,清王朝国库空空,这是由于英国鸦片大量走私入境,导致白银外流,每年达数百万两而造成的。据记载,从金田起义至1853年7月间,清政府已发军饷2963万余两,户部库存正项待支银仅剩22万7千余两,清廷主管财政的大臣告急说:“度支万分窘迫,军饷无款可筹”。在这危亡之秋,清政府出狠招,狠命地征收“淮盐课厘”,实行“以厘充饷”的战时应急办法,很快收到济急之效。以盐厘充军饷这样的战略性措施,太平天国始终没有想到。这样,清王朝不光在军事上胜了太平天国一筹,更从经济命脉源头点了太平军的致命穴位,最终致对手于死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