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4-12-25|发布者: 大连盐化集团|栏目:
咸说历史(二)为盐而战的民族(3)
巴人凭借着勇猛和智慧,几乎占据了三峡地区所有的盐资源。众多的制盐基地和日益增长的食盐产量,使他们的势力更加强大,控制的地盘不断扩张。到了春秋后期,巴国已囊括了东到巫山山脉,西至四川宜宾,北接陕西汉中、南抵贵州北部和湖南西北部的广大区域。其疆域之辽阔在当时可谓泱泱大国。过去,人们把四川称为“巴蜀之地”,实际上“巴”就是指当年巴人居住的那些地方。今天这里还留下了很多与巴人有关的地名,如:湖北的巴东、陕西的镇巴、四川的巴中、重庆的巴南,以及著名的大巴山等等。
全盛时期的巴国就像今天中东地区的产油国一样,他们用丰富的盐资源对周边国家发挥着巨大影响。
在巴国的西面,成都平原的地下虽然也有丰富的盐资源,但是,成规模地开采盐卤资源,那是秦汉以后的事情。所以,生活在此的三星堆古人,以及后来的古蜀国,他们虽然创造了高度的文明,但是要想吃盐,还得依赖巴人。
巴国的南面是贵州的崇山峻岭,这里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,当时统称西南夷。后来因“夜郎自大”而成为千古笑谈的古夜郎国就在这里。但是,贵州至今都没有发现盐资源,可以想象,当时的贵州先民只能拿山货与巴人交换盐巴。
从巴国王东,是占据江汉平原的楚国,他们拥有大量的粮食,这正是巴人所需要的东西。有学者就认为,古代说交换东西,很可能就是来自于巴人和楚人的贸易,用楚国的大米换巴人的食盐。
同今天世界上某些只出售原油的产油大国不一样,巴人不但买盐,也出售各种用盐加工的食品。
在宁河峡谷中,距地面近百米高的悬崖缝隙里放置的七具悬棺。在三峡地区人迹罕至的崖壁上,这种悬棺有很多,它是当年巴人贵族死后典型的丧葬方式。近年来,陆续有考古人员登上崖壁,开启了部分悬棺进行现场勘查和研究。据说,这些悬棺之中都发现有用鱼随葬的现象。尽管这些鱼只剩下成粉末状的鱼骨,但是从鱼骨所在位置看,有的把鱼尾衔在死者嘴中,有的把鱼放在死者身上,有的把两条大鱼分别垫在死者两臂之下。
为什么巴人的贵族非要同鱼一起长眠在山崖之上呢?
史书记载,说巴人以鱼盐立国。鱼不仅是巴人的主要食物来源,也是他们一项重要的产业。
三峡地区江河纵横,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,这里的渔业资源都非常丰富,长江里经常可以捕到一米以上的大鱼。不过在当年,位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的楚国,那里的渔业资源更加丰富。但是,由于古人缺少保鲜技术,对鱼的加工和贮藏只能用盐来腌制。而且,经过腌制之后的咸鱼,有一种浓郁的风味,尽管北方人不一定喜欢,但它一直是南方人从小就喜爱的美味佳肴。可是,春秋时期的楚国并不出产盐,他们吃的盐尚且需要从巴人那里高价买入,又怎么可能用它来大量腌制美味的咸鱼呢?而巴人就不一样了,他们用渔网在深水中捕捉大鱼,用鹭鸶在浅水中捕捉小鱼,然后及时地用盐加以腌制、晒干。美味的咸鱼当时就非常受各地贵族们的欢迎,巴人只需要用船顺着长江和其大小支流就可将它们销往各地,从而赚取丰厚的利润。
重庆涪陵著名的榨菜,实际上它也是一种咸菜。涪陵榨菜风味独特、咸香脆口,是世界上三大咸菜之一。虽然它出现在民国初年,但是在三峡这个产盐历史悠久的地方,古人很早就开始腌制蔬菜,久负盛誉的重庆泡菜就是证明。那么古代巴人在腌鱼的时候是否也会顺带着腌制一些蔬菜呢?应该说这是有可能的。
由此看来,在巴人贵族的悬棺里,也有可能随葬一些腌制过的蔬菜,因为它们与咸鱼一样,既是一种美味,也是财富的象征。
进入战国时期以后,巴人的辉煌开始褪色。由于盐带来的巨额财富,这个因盐而兴起的民族变得不思进取。而过去经常与巴人一起四处攻伐的秦国和楚国,在分别经历商鞅和吴起的变法之后,他们再也不愿做巴人的“好邻居、好伙伴”,相反,他们开始对三峡众多的盐泉虎视眈眈。
公元前377年,强盛的楚国开始开始进攻巴国,他们用了将近十六年的时间逐步占领了巴人所有的盐泉,并攻下首都重庆。逼使巴人逃往川北阆中一带。公元前316年,另一个强劲对手秦军越过秦岭,首先灭掉蜀国,后来轻而易举地就将巴国灭亡。
巴、蜀灭亡之后,秦楚两国为争夺三峡地区的盐资源继续开战。他们势均力敌,反复争夺,有些盐泉曾六次易手,战争持续了几十年。最后,楚国以失败告终。
由此可见,在古代的某些时候,这些白色晶体一度是红色的。
从秦国统一天下至今,三峡地区再也没有发生如此惨烈、为了争夺盐资源的战争。一个主要原因是,国家统一之后,中国漫长海岸线上出产的海盐可以大量行销内地。另一个原因是,当时秦国派驻成都平原的太守李冰,想出了一个通过挖井来寻找地下盐资源的方法。李冰因设计、建造都江堰水利工程而闻名于世,但是,很少有人知道,他凿井取盐这一创举后来引发了一项非常重要的产业,这项产业又为全人类带来了一场革命,而这场革命不仅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,它甚至改变了我们所居住的地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