盐业史话

制定规划兴土木 扩大规模为掠夺(九)
发布时间:2008-12-03发布者:大连盐化栏目:盐化史话

发布时间:2008-12-03|发布者: 大连盐化集团|栏目:

制定规划兴土木 扩大规模为掠夺(九)-凯发k8国际唯一

 1937年2月11日,满洲国实行《盐专卖法》,复县场务局也随之改为复县专卖局,下辖8个分局,隶属于营口专卖总局。

盐业自古以来就是靠天吃饭的,天干则多产盐,雨多则歉收。晒盐的人总是把丰收的希望寄托在干旱少雨的年头,现在如此,生产工艺极其落后的过去更是这样。同年3月,五岛事务所在山西屯的东山冈上建成了一座干神庙,每年产盐旺季的春天,许多盐业主要官员和盐户都聚集这里,烧香许愿,祈盼天气干旱多产盐。

松木岛变电所和五岛变电所的相继建成,使该地区从此有了电灯照明和电力扬水设施,从而结束了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用风车、畜力水车和人踩水车取水的历史。为了解决松木岛97.5付斗滩田的海盐运输问题,又在松木岛建成了140米长的吊桥,这座吊桥的建成,不仅解决了当地海盐运输和物资运输的问题,还为以后贯通东西的轻轨铁道的铺设奠定了基础。盐田的增加和生产设施的不断完善,促使松木岛出张所开始进行有目的、有步骤的长远规划,于是出台了松木岛出张所第一个五年计划:即逐年开辟新滩,修建望海甸运输坨台及望海甸至松木岛轻便铁路等。这一计划的实施,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,而贯穿东西的轻轨铁道和望海甸坨台的建成,使海盐的运力和储存能力都有较大提高。

1938年,拉脖子(原二分场)325付斗滩田竣工,年可产海盐7万吨,滩田用水由随后兴建的半拉海储水圈供应,总面积76公顷。半拉海到拉脖子的供水通过65马力扬水所实现。与此同时,年产2万吨海盐的凤鸣岛100付斗滩田也竣工投产。随着日本人不断增多以及管理的需要,他们在山西屯建起了办公小白楼和日员家属宿舍,此举也暴露了他们妄图长期在此经营盐业的野心。1939年,拉脖子至松木岛28公里主、支线轻便铁道通车;年产海盐6万吨的望海甸288付斗的滩田和年产海盐3.6万吨的骆驼岛177.5付斗的滩田竣工投产。以上数字表明,日本人通过快速扩大生产规模的方式,掠夺了大量的原盐和化工原料。

一面山储运场作为日本人往国内运盐的中转站,有70多只运盐帆船、300多名船夫。船夫们每天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,尽管如此,船头王学春仍然百般刁难他们,经常不按时付给他们饷钱,最终导致 300多名船工集体罢工3天,迫使王学春不得不按期开饷;承建日滩的包工头陈文成因拖欠数百人的饷钱不发,工人扬言罢工,迫使陈文成妥协并承诺以后当日饷钱次日发。(九)

网站地图